縣域職業教育入軌的思考
卓立宏 靳明志
摘要:相對于一些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型而言,中高職教育有一個從內涵上進入現代職業教育良性建設和發展軌道的問題,本文稱之為“入軌”??h域職業教育是最基礎的職業教育,縣域職業教育入軌是指植根于縣域發展土壤之中,和縣域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生態發展相協調、因地制宜地發展??h域職業教育現狀調查顯示,縣域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后、和縣域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生態發展未完全統籌、協調不到位、統一不足。實施縣域職業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入軌,加快縣域職業教育統籌、協調、統一科學發展。
關鍵詞: 縣域 職業教育 制約 統籌 入軌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我國縣級是當代中國政治實體、區域經濟、綜合社區的基礎??h域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具有完全的功能。十八大之后,縣域發展進入統籌科學發展新階段,即統籌縣域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生態的“五位一體”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h域職業教育是最基礎的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類型所賦予的區域性、行業性特點自然進入統籌發展之軌道,即縣域職業教育植根于縣域發展土壤之中,和縣域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生態市場相協調、統一發展。但縣域職業教育現狀調查顯示,縣域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后、和縣域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生態發展未完全統籌、協調不到位、統一不足,影響縣域職業教育的服務貢獻度提升。實施縣域職業教育入軌,加快縣域職業教育統籌、協調、統一科學發展迫在眉睫。
1、制約縣域職業教育統籌、協調、統一科學發展的因素
1.1 社會傳統觀念制約職業教育統籌、協調、統一科學發展
受傳統的“學而優則世”、“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影響,人們總是把受教育作為晉升仕途的主要途徑,讀書做官;上學、受教育就是讀書本知識,學習優、差就是一張試卷考分的高低。在這些傳統觀念的影響下,重視普通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輿論、做法、評價普遍存在。例如,單純依靠文化課考分劃分學生是上普通高中還是入職業學校;上普通高中就是好學生,入職業學校的就是差生;不少縣每年高考后總是表揚、宣傳考入普通高校的而很少表彰職業學校為社會企業培養的優秀技術技能人才。不少縣硬性規定的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招生計劃比例也難以落實。
1.2 政府作為缺失制約職業教育統籌、協調、統一科學發展
有的縣級政府抓本縣職業教育沒有像抓產業聚集區那樣勁足,沒有形成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對本縣公辦職業中專經費投入不足,對本縣民辦職業學校扶植力度不夠;對本縣產業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狀況缺乏預測、規劃;對校企合作缺乏統籌、協調;各行業職業培訓各自為政。職業教育的發展涉及教育、勞動、經貿、民政等多個部門,多年來,由于沒有統一的協調組織,常各自為政,許多問題無法協調解決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1.3 職業教育質量制約職業教育統籌、協調、統一科學發展
目前,除了縣教育部門管理的職業中專外,還有其他一些培訓機構從事職業培訓,條塊分割、職能交叉、多頭領導的問題比較突出。職業學校之間、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之間優質教學資源不共享,一些職業學校簡單照搬目前普通教育的做法,也把升學率作為辦學的唯一追求。不少縣職業學校(培訓機構)單個規模小,專業課、技能課師資弱,辦學條件差,專業建設與縣域產業融合度不高,課程與職業崗位技能標準脫離,特色不夠,品牌不強,相互之間缺少溝通和資源的交流與共享,資源浪費大,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不高,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的聲譽,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1.4 行業、企業游離職業教育之外制約職業教育統籌、協調、統一科學發展
《職業教育法》規定:“行業組織和企業、事業組織應當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但目前縣域校企合作校熱企涼,企業不直接參與職業教育,職業學校很少從企業得到有力的支持,導致職業學校自謀出路,職業教育與產業脫節。另外,許多行業和企業不執行國家的勞動準入制度,直接招聘未經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低素質勞動者,造成許多初中生畢業后未經職業教育和培訓就直接去打工的現象,失去了人生發展的后勁。
2、縣域職業教育入軌的對策
縣域職業教育應形成政府搭臺、職業學校、行業唱戲、社會同奏職業教育凱歌的良性發展軌道。
2.1 縣級政府主導、搭臺
強化政府的保障、統籌、協調、服務等職能,保障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h政府應依據國家政策加大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引導社會投入,提高職業學?;A能力建設水平,落實辦學條件標準、實驗實訓配備建設標準。依法依規采取多種形式統籌協調整合各種職業教育資源,明確各方責、權、利,科學理順各種關系,采取股份制等多種方式共建、共享。統籌協調組建由企業、職業學校、縣相關部門、職業教育專家等參與的縣域職業教育集團,形成政、校、企、行多元參與,“抱團取暖”。職業教育集團根據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研究縣域職業教育規劃,發布縣域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狀況,定期對縣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水平進行診斷、評估。充分發揮市場調控力度,輔之以計劃、行政手段。實現縣域職業教育管理模式的入軌。
2.2 縣域職業學校、行業雙主體,演好主角
縣域職業教育必須姓“縣”,把服務縣域發展作為辦學定位第一要務。職業學校緊緊圍繞縣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依據縣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人才需求狀況,實施校企合作、校鄉合作,共同研討專業設置、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共建雙師型師資隊伍;共同育人,加強人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職業精神、職業技能訓練培養;共同評價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真正落實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設置與崗位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今天最熱門的職業和技術過去甚至不曾有,今天有的職業和技術將來可能會消失,將來很可能用得上的是現在根本沒有的職業和技術,所以現在培養學生就要考慮未來,既要培養學生掌握當下社會、經濟、產業急需的技術技能,更要從社會、經濟、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加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后勁的培養和指導,培養未來的技術技能人才的素質。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的優質資源共享,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既加強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教學,也使普通高中引入職業教育課程教育。統籌安排學歷職業教育、各種社會培訓,拓展服務領域,使人人享受縣域職業教育的實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豐富幸福生活內容。在經濟建設、社區建設、休閑養老、文化體育、三農服務、終身學習等方面提升服務縣域發展的貢獻度,發揮縣域職業教育的全面功能,逐步實現職業教育縣域化,縣域社區活動職業教育化。
2.3 縣域社會各界同湊職業教育凱歌
政府、行業、職業學校、社會各界都要認真分析影響縣域職業教育社會地位的深層原因,克服就經濟抓經濟、就教育抓教育、就培訓抓培訓的單兵作戰,做好統籌、協調、統一大部署。綜合運用宣傳、政策、經濟、人事等手段,營造全社會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爭當縣域工匠的社會輿論氛圍。通過鮮活的事例不斷提升縣域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美譽度。家庭父母要樹立正確的子女教育觀、人才觀、學習觀,發現并尊重子女的興趣。指導子女職業生涯規劃。促使縣域公民教育理念的轉變、創新。營造濃厚的縣域職業教育文化氛圍。
高鐵只有在軌道上才能疾駛,衛星進入軌道才能翱翔太空??h域職業教育的發展與縣域域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發展有著天然的聯系。當前和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是我國縣域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發展的關鍵期,只有做好統籌、協調、統一,才能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使縣域職業教育走出具有縣域特色的科學健康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莊西真 縣域職業教育現代化:內涵與結構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5(5)51-56
2、李 政 縣域職業教育現代化:指標與解釋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5)57-62
3、席東梅 縣域職業教育現代化實踐的通州樣本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6(10)35-46
4、周祖倫 關于桐柏縣職業教育的思考與建議 南陽中華職業教育社 2016.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