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杜媛媛
摘要:黃炎培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教育家,是我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創始人和理論家,他以畢生的精力奉獻于中國職業教育事業。為改革脫離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傳統教育,建設中國的職業教育,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職業教育思想與理論對我國當今職業教育的發展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字:黃炎培 職業教育 現實意義
一、 黃炎培先生的職業教育思想
黃炎培先生(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創辦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和他創建的職業教育思想,是我國教育領域中的瑰寶,具有豐富可鑒的現實意義。黃炎培在《實施實業教學要覽》中給職業教育下的定義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獲得生活的供給及樂趣,一面盡其對群眾之義務,此教育名曰職業教育?!?
他從職業教育的概念入手,探討了職業教育的目的、地位、作用,廓清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他提出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教育原則、道德規范、理論體系,推動著職業教育的發展。他通過舉辦職業學校、推廣補習教育、進行職業指導,實行農村改進試驗等方式積極進行職業教育的實踐。他的職業教育思想是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豐富性與創新性的統一、借鑒性與本土性的統一、平民性與科學性的統一;這些特點的形成,離不開他獨特的求學經歷和多年的教育實踐,離不開他廣泛的考察、調研與追蹤、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經驗,更離不開他與實業界緊密的社會關系和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勇氣及與時俱進的精神。
他的職業教育思想精髓:一是社會化、科學化、平民化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二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提出“手腦 并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的原則;三是職業教育的功能,提出職業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然產物,應得到應有的重視;四是職業教育的目的,他將職業教育最終目的概括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五是職業道德教育,“愛國愛民”是黃炎培職業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礎。
二、黃炎培先生職業教育思想的價值所在
“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構成了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理念的潛在核心。這一價值取向主要體現在“兩個統一”上。即職業教育的目的立足于社會發展需要與個人發展需要的統一和職業教育人才素質結構注重知能與德行的統一。
(一)職業教育的目的立足于社會發展需要與人的發展需要的統一,即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的統一
職業教育是教育事業中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從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需要來看,它需要職業教育培養出一大批義政治立場堅定,掌握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要求的,在生產、經營、服務、管理一線工作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行各業對在第一線上工作的人員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而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代職業教育出于主動適應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片面強調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忽視了對學生應有的人本關懷。相比之下,我們看到黃炎培先生的職業教育思想倡導的是社會發展需要和謀求個人發展需要的統一,即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的統一。
黃炎培先生在《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中提出,職業教育的目的是:“一為謀個性之發展;二為個人謀生之準備;三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四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他認為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應確定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薄坝媒逃姆绞?,使人人一方獲得生活之供給與樂趣,一方盡其對群之義務,名曰職業教育”。在他看來,如果一個社會,人人有職業,并與個性相結合“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會沒有不發達的?!痹谶@些經典表述中,回答了何為職業教育,教育為什么而辦,職業教育為誰而辦的問題。在這里他把社會發展需要與個人發展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說明他已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大眾教育,只有提高全民的職業素質,社會才能進步和發展,從而深刻揭示了現代職業教育幫助個人求生存、求發展。同時又籍此促進社會發展、富民強國的本質屬性。
“以人為本”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為尊、以人為重、以人為先。馬克思認為,社會發展的動力來源于人自身,社會發展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歷史進步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相統一的過程。以人的發展為尺度考察社會的發展,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之一。
今天我們提出的“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正是體現了黃炎培先生的這種精神。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改革創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辦學方向。這正是新時期把社會發展需要與個人發展需要有機結合的具體體現,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時代特征。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楊金土副會長也曾強調指出:只有全面認識職業教育作用于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價值,并始終以人為本,才能正確評價職業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才能正確對待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二)職業教育人才素質結構注重知能與德行的統一,即知識本位、能力本位與人格本位的統一
職業教育是有目的地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某種職業活動的一種教育類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要求,提出的就是對人才規格和質量的要求,而且這一要求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而不斷變化和提升的。為此,我們要明確新時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素質結構要求,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與提高。
黃炎培先生曾援引《尚書》中“正德”之說,認為職業教育“服務社會,德莫大焉”。認為職業教育應“注意培養德性,養成健康人格,稗將來成為善良之公民”?!皟H僅教學生職業,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種很好的教育變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藝徒培訓,不能稱之為職業教育?!彼嬲]學生,人格必須完整,“人格一經毀損,其人見棄于群眾,哪有功名事業而言?!彼髮W生應有“金的人格,鐵的紀律”,認為良好的道德是建立事業的根本。他把“敬業樂群”立為中華職業學校的校訓,作為職業道德教育的基本規范,所謂“敬業”,是提倡“對所習之職業具嗜好心,所任之事業具責任心?!彼^“樂群”,是指“具優美和樂之情操及共同協作之精神?!边€指出職業教育“不惟著重在知,尤著重在能”。如果只注重書本知識,而不去實地參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奥殬I教育的目的乃在養成實際的、有效的生產能力,欲達此種境地,需手腦并用?!睘榇?,一改傳統的重書本、輕實用的傾向。由此可見,黃炎培先生提倡職業教育應培養學生懂得做人,學會做人,敬業樂群,知能并重。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中央強調,要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新型工業化必須依靠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規模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這不僅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對職業教育人才素質結構及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在傳承先驅思想的基礎上,結合現代企業對學生的素質要求,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文化基礎教育,尤其要注重學生敬業創業精神、職業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要制定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的培訓考核方案,探索實施以生產活動規律為基礎,而非以學科體系邏輯為基礎的教學改革。這就要求職業教育與培訓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促進理論學習與工作過程相結合,加強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在職業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方面,黃炎培先生同樣為我們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三)職業教育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產教結合,做學合一
黃炎培先生認為,“職業學校的基礎是完全筑在社會的需要上”,辦什么樣的學校,設什么專業,怎樣確定修業年限,設置怎樣的課程等問題,都要調查了解當地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然后做決定,尤需趕上科學的發展,使學生不至于落于社會形勢、科學發展之后。不可“拘系統而忽供求?!薄氨仨毻瑫r與社會經濟結構相匹配,與社會生活相配合,才能興旺發達”;這些論述都表明,黃炎培先生已認識到,不與社會經濟保持同步協調發展,不打破中國傳統教育封閉狹隘的圈子,職業教育的生存與發展就沒有了基礎。他進而指出職業學校的本質就是社會性,它的作用是社會化。他還指出“職業學校應做學合一,理論與實習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睘榇?,在創立中華職業學校之初,創設了產教結合、做學合一的教學模式?!白鰧W合一”,就是“一面做,一面學;從做里求學,從隨時隨地的工作中間求得系統的知能”。中華職業學校選聘講授與職業經驗并重者為師,招收有某方面職業經歷的學生入學,規定半日授課半日工作。這樣,中華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基本達到學習扎實,訓練有素,知識與技能并重,在社會上深受歡迎。黃炎培先生的這些教學實踐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社會性、生產性、實踐性以及適應性等特點,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而我們目前的教育培訓仍主要是按照教科書來學習單項知識與技能,學生的行為局限在單純的班級組織中。因此,要想讓培養的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具有綜合的業務能力并在廣闊的社會活動中行動自如,無論在教育的內容還是方法上都存在著很大的不足?,F代社會的產業結構、技術構成、產品成本構成以及企業的組織形式等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革,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必須與之相適應。職業教育對內要加強自身建設與創新,對外要建立廣泛的實踐基地,加強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做學合一。要按照職業學校學生群體的智力傾向以及職業能力發展的一般規律,在借鑒先進的案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加強職業實踐與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如何沿著先生開創的路走下去
(一)建立一套科學的職業教育評估體系
建立職業教育評估體系應當以企業提供的崗位職業要求為基礎,把各個企業提供的個性化的崗位技能標準,合成為共性的行業標準。再以其為藍本,制定教學大綱與考核大綱,制定技能操作場地規范要求。還應根據行業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大綱、教學內容,使這套職業教育成果評估體系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
這套評估體系應當包括符合職業教育的考試方法,改變過去通過一張試卷、一場考試衡量職業培訓的學生是否合格的不科學方法。職業教育質量的衡量標準應當是工作實踐??茖W的評估體系應當把一部分的考核權下放給企業,下放給實踐第一線。
(二)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行業協會歷來是行業知識技能的匯聚口,現代企業業務水準的窗口。行業協會有能力組織一支高水準的業務技術骨干,有條件成為職業教育教學的指導中心。職業教育依托行業協會辦學是一條很好的途徑,行業協會有條件有能力搭上行業發展的“脈”,代表眾多同類企業,概括出共性的行業業務水準。學??梢源酥贫ń逃缶V、教育計劃,編寫教材,乃至解決長期困擾職業教育發展的師資、實訓場地等問題。職業教育依托行業協會,也是國際上慣用的做法。
(三)實訓場地企業化
職業教育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個與生產工作場所一致的訓練平臺,學生只有進入這個訓練平臺,才有可能達到一個相當的技能水準。要解決實訓場所薄弱的問題,只有靠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合作應當是有償互惠的。比如,企業利用空閑時間向學校提供機器設備,作為學校技能教育的實訓場地。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和維護機器設備,企業可派出有豐富操作經驗的生產第一線人員充當學生的技能教師,配合學校的理論教師一道擔當教授任務。這樣的合作有不少優點:培養出來的學生能貼近社會需求,技能教師和理論教師同時進入實訓場地,又是一種優勢互補。對企業來說,多一條投資回報的來源,還提供了一個選拔人才的平臺。
總之,職業教育“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仡欬S炎培先生的職業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對我們今天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我們只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發揮優勢,大膽實踐,就一定能夠實現“學校無不用之成材,社會無不學之執業,國無不教之民,民無不樂之生”的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