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鎮平縣教體局職成教股 孫國林
摘要:黃炎培是中國我國著名的職業教育倡導者,他以畢生的精力奉獻于中國職業教育事業。為改革脫離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傳統教育,建設中國的職業教育,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職業教育思想與理論對我國當今職業教育的發展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值得我們深入的研究、體會與認識。
關鍵字:黃炎培 職業教育現實意義
一、 黃炎培的生平及其職業教育思想的形成
黃炎培(1878—1965),江蘇川沙人,號楚南,改號韌之、任之 出生于世代書香的家庭。9歲起隨外祖父發蒙,接受傳統教育,熟讀《四書》《五經》等傳統書籍。1901年考入南洋公學特班,師從蔡元培,1902年南洋公學學潮后,返鄉辦新教育,想通過辦學校來喚想民眾的意識,創辦川沙第一所新學堂——川沙小學堂及開群女校。1905年秋,加入同盟社。1913年發表《學校教育采用實用主義之商榷》,提倡教育與學生生活、學校與社會實際相聯系。1917年5月,黃炎培聯絡教育界、實業界知名人士在上海發起中華職業教育社,次年創建中華職業學校,將職業教育理論付諸實踐?!熬乓话恕笔伦円院?,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6年在上海創辦比樂中學,探索兼顧升學和就業雙重準備的普通中學。中華人名共和國成立以后,黃炎培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1965年12月1日逝世于北京。
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是在吸取西方先進國家的教育經驗,反思中國自辦教育以來的問題和教訓,不斷探索中逐漸形成的。20世紀初清政府教育改革中,普通教育和實業教育成為兩個熱點,在之后的發展過程中,普通教育的發展快于實業教育,兩者比例極不相稱。與此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大多卷入了戰爭而無暇東顧,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在夾縫只中悄然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要求大量的技術人員注入,人才急需與貧乏矛盾凸顯。在此之際,黃炎培于1913年在《教育雜志》上發表《學校教育采用實用主義之商榷》,指出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提倡建立一種融教育與職業為唯一途徑的新教育形式,從實用主義教育轉為提倡職業教育。1917年中華職業教育社在上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書》隨之發表,標志著以黃炎培為代表的職業教育思潮的形成。
二、 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內涵
(一)教育化、科學化、平民化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
黃炎培在數十年的實踐中,形成了社會化、科學化、平民化的職業教育方針。
黃炎培將社會化視為“職業教育機關為一的生命”。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提出的一方面原因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民族資本主義積極迅速發展,要求大量的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進入,但是當時的學校學生學習是內容與社會實踐生活的需要相脫節,因此教育必須與社會生產相適應,促進經濟發展,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應運而生。因此,職業教育必須強調與社會需要相適應,具有社會化特點。1926年,他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認為辦職業學校的必須同時和一切教育界、職業界努力的溝通聯絡;提倡職業教育的同時須分一部分精神,參加全社會的運動?!苯逃仨氝m應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為發展生產服務。他所謂職業教育社會化,內涵包括辦學宗旨社會化、培養目標社會化、辦學組織社會化、辦學方式社會化。
科學化是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所堅持的第二個辦學方針。所謂科學化,就是指用科學來解決職業教育問題?!翱茖W”是指導和解決一切問題的指導方法,因此職業教育必須走科學化的道路來發展。黃炎培認為,職業教育關乎國計民生,因此不可能在科學之外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職業教育科學化,一方面表現在它所選編的教材,專業課程的設置、教學訓練原則的制定、學習設施的配置的科學化,另一方面表現為教育管理的組織機構、人員的管理方法的科學化。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科學化來實現職業教育的科學化。
平民化的辦學方針是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又一特點。一切移民為主是黃炎培教育理論和實踐的中心。人民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想要社會進步,必須一切以人民入手,發展人民事業,職業教育當人不例外。教育的對象是人,只有人人掌握科學知識才能造福社會。黃炎培強調職業教育的平民化,是因為社會上存在許多不平等的現象,因此,他提出職業教育的任務是“要使動手的讀書,讀書的動手,把讀書和做工兩下并起加來?!敝鲝埾黄降鹊纳鐣F象。這與孔子“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是相一致的。提高全體人民的文化素質,社會才會真正進步。
(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
黃炎培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并總結以往教育經驗,提出“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等主張作為開展職業教育必須堅持的原則。我縣職業教育提出的“五合一”理念與黃炎培的教學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即教室車間合一、教師師傅合一、學生學徒合一、作品產品合一、育人與創收合一。
黃炎培認為,在傳統教育中,手與腦是分開的,也就是說教育與社會是分開的。社會分為兩種人:一種是士大夫,另一種是勞動者。士大夫不懂勞動,勞動者不懂政治與知識,這是當時社會的弊病。中國古代還有“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因而有人把讀當做是擺脫勞動的工具,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只會讀書或只會勞動都不是真正的目的,必須理論聯系實際,早實踐中檢驗理論、促進理論發展。
(三)職業教育的功能
職業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然產物,教育是保持和發展各行業的條件,因此,職業與教育必須聯系,職業教育必然產生并應得到重視。
職業教育的功能就其理論價值而言,在于“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就教育和社會的影響而言,在于通過提高國民的職業素養,使學校培養之材都能得到重要。社會從業者都能受到良好的訓練,國無不教之民,民無不樂之生,乃至野無曠土,市無游氓,社會國家的基礎由此確立,就其對當時中國社會的作用而言,在于解決中國最大、最重要、最難、最急需解決的人民生計問題。
(四)職業教育的目的
不同歷史時期,黃炎培在職業教育目的的表述上都各不相同。20年代后,他將職業教育的目的概括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這是黃炎培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
“是無業者有業”,就是指通過職業教育的培養,使人民了解道德智慧,使他們能夠更加勝任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進而全身心地投入于他所從事的事業中,促進社會進步,造福于社會人類。
(五)職業道德教育
(1)“愛國愛民”是黃炎培職業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礎。
愛國是黃炎培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在愛國主義教育中,他提出了愛國、求學和服務的三者辯證關系,即“求學目的在于服務,服務不忘愛國,愛國不忘服務”,是愛國主義教育有血有肉,又合實際,愛國就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報效祖國,應從平凡、瑣碎的本職工作做起,不畏艱苦,全心全意服務于民。具體可歸納為二方面:第一,對將服務于社會的人——學生特別重視,對受教育者極大關心和愛護,對培養勞動者的思想素質特別關注。第二,對于從業人員必須克己奉公。
(2)黃炎培要求職業學校的學生畢業后要為社會服務。
養成耐勞習慣,減低欲望,擇業中要懂得行業宗旨,一方面為自己謀生,一方面為群服務,要“敬業樂群”,才能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敬業精神和與人協作的精神。
注重職業道德教育是黃炎培職業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特色和組成部分?!熬礃I樂群”是他職業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熬礃I”即熱愛所業,盡職所業,有為所從事職業和全社會做出貢獻的追求;“樂群”是指具有共同協作的精神。把高尚情操和群體合作精神結合起來,就是職業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雖然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產生于19世紀初,但是他的思想的很多方面對于我國社會的發展,教育的進步特別是職業教育的進步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職業教育是解決人民生計問題最直接的策略
黃炎培指出職業教育的功能之一是解決中國社會最大、最重要、最困難、最急需解決的是人民生計的問題。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政府一直在提倡共同富裕,鼓勵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進而實現共同富裕,但是我國現在的貧富差距依然嚴重。尤其是城市和農村的差距最為明顯。因此,農村的生計問題對于我國社會的發展來說就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加強農村地區的只因為教育勢在必行,發展農村職業教育,使農民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術。鼓勵他們探索富化的道路,促進社會平衡發展。
(二)促進我國教育理論聯系實際
黃炎培職業教育的教學原則在于“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并用”、“知識與技能并重”,這就要求教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我國教育自古以來都普遍存在著教育與社會不適應的問題,學生所學知識、理論到社會上無用武之地,學生離開學校學校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現象頻頻出現。因此,促進我國教育改變這種社會現象就要求學習黃炎培的教育原則。把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與動手能力相結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三)教育是經濟發展的根本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是在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發展,人才匱乏的背景下提出的。經濟的發展在于科技的發達,發達的科技必然是由人才來實現的,人才的培養要靠教育。因此,教育是一切經濟發展的根本。啟示我國不能一味盲目地發展經濟而忽視教育,應該看到,教育才能根本,教育發展了,人才的質量與數量才能與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相適應,才能真正促進生產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四)培養“敬業樂群”的職業道德
“敬業樂群”是黃炎培職業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國現代職業道德所必備的內容,具體良好的職業道德,能促進職業的發展,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上的其他部門,都會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工作團體,團結合作的工作氣氛,提高工作效率。
(五)將企業文化融入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最終要由用人單位來評價是否合格。與企業人力資源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企業是否會入用一名員工,不僅在于其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否達到標準,更看重的是其是否能認同企業文化、適應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員工普遍認可的企業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總和”。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雖然有著諸多共同點,如建設目標都是為了提高管理水平,但不可忽視的是,兩者之間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有不少學校的畢業生僅就知識和技能而言,是基本能適應企業需要的, 但相當部分的畢業生仍不能適應企業的要求,這是因為一方面不適應企業文化,另一方面在學校學習時所處的情景往往與進入企業后工作的場景存在巨大反差,難以發揮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作用。因此,學校在把知識和技能的“零距離”作為培養目標時, 更要把縮小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距離, 實現畢業生就業時文化“零距離”作為重要目標。要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零距離”,就要把企業文化融入職業道德教育中來。企業文化的內容很豐富,但主要由企業經營管理哲學、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構成,其中與職業院校學生聯系最緊密的就是企業精神。很多企業很看重員工是否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否有團結協作的意識,不同的職業往往有明顯不同的職業素質要求,例如機電類專業工作人員則需要有思維嚴謹、一絲不茍等職業素質。這就要求在學校的職業道德教育中要融入企業文化,讓學生在校學習時就能感受這種職業文化, 初步形成較好的相應職業的職業素質,潛移默化的企業員工要求的內化,是學生成功就業的重要法寶。
(六)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黃炎培是我國職業教育的創始人和理論家,他的職業教育思想對于我國現在職業教育的發展有重大的指導作用。我國現代的職業教育發展存在很多弊端,現在社會上人們普遍認為,只有學習不好,成績低才會上職業學校,就會給那些職業院校的學生帶上了不好的帽子,學生進了學校也會由于這種觀念的影響,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從而自暴自棄,混日子,學校的教師也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人,學生不愛學,教師不愛教,因此我國現代的職業教育并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國要進行職業教育改革,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管理,以正確的思想去武裝職業學校和人們的頭腦,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觀,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內涵豐富、意蘊深遠,其產生有它的特殊時代背景,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之大大提高的現今,他的職業教育思想仍熠熠生輝,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今天我們要吸收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精髓,聯系實際、加強實踐、不斷發展創新,開創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