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意義重大。
我多次前往四川、安徽、陜西等地區調研農業和農村問題,深深感覺到,妥善解決好我國農村勞動力的升級和轉化,對于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十分必要。在農業農村經濟遭遇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和資源環境雙重約束的兩大背景下,要抓住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外部環境和自身內部改革發展面臨著的新重大機遇,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并進,必須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
在我國廣袤的農村地區,專職務農的勞動力數量急劇減少,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空心化”現象十分普遍,有統計數據顯示,農村勞動力平均年齡接近50歲。另外一個方面,留在農村的務農勞動力文化程度較低,小學、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導致農業新技術很難有效推廣。廣大農民普遍對現代農業“沒有興趣”,不愿意讓下一代繼續從事農業的占多數,國家劃撥很多財政資金開展的職業院校涉農專業對學生和家長沒有吸引力,應屆初中和應屆高中畢業生就讀涉農專業的人數大幅度萎縮,新生代農村勞動力“輕農、去農、離農”現象嚴重。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我認為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積極作用。首先是有助于提升農民職業技能的技術含量和農產品技術含量,推動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其次,有助于改造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第三,有助于更好地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創造、創新、創業活力,挖掘農村改革發展的潛力,從而增強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動力。為此,建議如下:
一是加大對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做好職業院?;A能力建設。很多農村地區的職業院校特別是中職學校的辦學現狀可以用“一窮二白”來概括,辦學條件可以用“簡陋艱苦”來形容。新增公共資源應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傾斜,向薄弱學校傾斜;應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讓校園更美、師資更強才能真正讓社會、家長改變對農村職業教育的認識。
二是創新人才培養理念,扎實做好農業職教扶貧工作?!芭囵B新農民,發展新農業,建設新農村”,通過發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把“文化教育”和“現代農業技能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從“思想觀念”“綜合素質”等多方面來迅速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素質,真正變“輸血”為“造血”,把職教扶貧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途徑,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盡力阻斷農村地區貧困代際傳遞。
三是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業技術技能人才和職業農民。推廣“公司+農戶+學?!钡呐囵B模式,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鼓勵職業院校涉農專業與區域內農牧經營企業、區域內合作農戶開展產、學、研相結合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