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發展縣級職業教育的思考
方城縣中華職教社主任 馬偉
大力發展縣級職業教育是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現實需要。筆者于去年9-10月份通過實地查看、問卷調查、廣泛座談等形式對方城縣職業教育發展現狀進行了詳細調研,了解了本縣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
一、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
目前,方城境內共有7所職業學校,即機電信息中等職業學校、旅游中等職業學校、宛北中等專業學校、衛生中等職業學校、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方城分校、農業機械化學校和技工學校??h委、縣政府對職業教育歷來高度重視,特別是2008年以來,緊緊抓住全省實施職教攻堅五年計劃的機遇,成立縣職業教育中心,統籌全縣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四所職業高中,強力發展機電信息中等職業學校,先后投入7000多萬元加強該校軟硬件建設,使我縣的職業教育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一舉邁入全省先進行列,穩居全市先進位次。2011年,我縣被省政府命名為“職業教育強縣”。方城縣機電信息中等職業學校在縣委、縣政府強力扶持和相關部門不懈努力下,近年來,該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師資隊伍水平顯著提升、辦學規模持續擴大、專業建設日趨合理,但是存在招生難、產教融合不緊這兩方面突出問題。方城縣旅游中等職業學校。曾經為方城發展作出過貢獻,但因生源困難,現已停招,改為機電信息學校的實訓基地。宛北中等專業學校。建校以來,該校為方城及周邊縣市培養小學教師4000多名、各類中等專業人才12000多名,促進了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目前,該校招生陷入困境,生存艱難。方城縣衛生中等職業學校,隸屬縣衛生局,為全縣衛生事業發展和人民群眾身心健康作出了較大貢獻。目前,受國家行業政策限制,師資力量薄弱、生源不足,基礎設施不健全,勉強維持。
二、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盡管我縣職業教育發展態勢良好,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取得顯著成效。但是職業教育的發展與上級要求和社會需求還有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職教招生較難。受重視學歷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影響,職業教育被社會普遍認為“末流教育”。大部分家長和學生將讀普高、上重點、考名校作為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認為上職高、職專低人一等,即使進入職高、職專,也不是自覺自愿,而是無奈之選,認為只有中考、高考無望的學生才會讀職高、職專,誰家孩子讀職高、職專就沒有出路了,在同事和同學面前沒有面子。另有一部分家長還存在“讀書無用論”,只要子女能識字會算賬就行,對依靠科技致富認識不足,認為在家種地和外出打工照樣能生活。致使職高、職專招生困難,學生在校思想波動較大,轉學、退學、輟學現象時有發生,職高、職專招生存在依靠政府下達指標任務完成的問題。
(二)師資力量薄弱。職教高學歷、專業化、高素質人才難以引進,尤其缺少專業教師,導致縣級職教隊伍結構不合理,專業師資力量不足,教師呈老齡化,教育教學中既帶有很大的普教化成份,又很難擺脫普通教育方式,教育理念跟不上形勢發展要求,“雙師型”專業師資力量缺乏,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另外,引入企事業單位專業高級技術人才兼職授課的渠道還沒有完全打通,即使聘請企事業單位技術骨干到學校授課,也因淺層的校企合作而未成常態。
(三)產教融合不緊。由于當前經濟利益格局發生變化,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的緊密性還不夠好,僅停留在教育教學訂單培養上,沒有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和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去與相關企業對接,導致部分畢業生不能及時就業或就業不穩定。在市場信息特別是對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才需求的捕捉和掌握上相對滯后,即使及時跟進培養,也會落后于市場人才需求。同時,個別教育工作者思想不夠解放,不敢大膽創新,認為只要傾囊傳授知識即可,沒有深入分析研究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新常態。
三、發展縣級職業教育的幾點思考
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主動適應新常態,搶抓政策機遇,采取得力措施,妥善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確保職業教育科學健康持續發展,是當務之急。
思考一:加大宣傳引導,樹立全新理念。一是營造濃厚氛圍。全面加強職業教育宣傳力度,正確把握輿論導向,深入總結推廣職業教育發展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典型,大力倡導新的求學就業觀念,不斷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和認同,努力消除重學歷輕技能的偏見,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發展職業教育的濃厚氛圍,推動職業教育步入科學化良性發展軌道。二是轉變思想觀念。持續強化正確人才觀和擇業觀,樹立“人人皆可成才”、“行行出狀元”的社會風尚,引導社會各界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努力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性人才。三是深化體制改革。打破傳統觀念,消除思想禁錮,跳出條條框框,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建設特色職業教育體系。
思考二:整合優勢資源,培育職教龍頭。一是爭取政策支持,實施培訓項目整合。將各類培訓項目集中整合到縣職教中心,由縣職教中心對培訓項目進行統籌安排,分別下達年度各培訓機構的培訓計劃,再由各培訓機構有序組織實施,最后將實施完成情況統一匯總到縣職教中心,實行縣職教中心調控管理制度。二是積極協作配合,搞好培訓機構整合。將縣內各類公民辦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整合到縣職教中心,使各公辦民辦培訓機構成為職教中心的教學點,由縣職教中心根據全縣職業教育工作任務和各培訓機構實際培訓能力,統一進行力量調配。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實施培訓資金整合。將各類培訓項目資金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各計其功”的原則進行整合,實施資金捆綁打包,統一安排協調。
思考三:積極搭建平臺,推動校企融合。首先是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構建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通過成立校企聯席會制度、校企聯誼活動、創辦校企供求信息網等形式,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廣泛開展社會化服務,積極構建專業與產業對接、專業與就業銜接、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相統一的專業社會服務運行機制。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其次是調整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職專的專業優勢,探索推行職專畢業證、企業實習合格證的“雙證書”和學徒制培養模式,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聯合實習與就業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積極引導職業學校與企業“結對子”、“一對一”聯姻,開展相應的教學和實習實訓活動,促進職業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奮力實現校企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