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業教育社是主要由教育界、經濟界、科技界人士組成的群眾團體,是黨和政府團結、聯系國內外職業教育界人士的橋梁和紐帶。
中華職業教育社現歸中共中央書記處領導,中央統戰部代管。
中華職業教育社于1917年5月6日,由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聯合蔡元培、梁啟超、張謇、宋漢章等48位教育界、實業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創立。中華職業教育社成立伊始既有蔡元培等學界泰斗參與,也有鄒韜奮等業界才子加盟,還有陳嘉庚等華僑領袖的贊助和聶云臺等新興商界巨子的支持。在這樣一批社會賢達的支持下,中華職業教育社創立的符合中國社會實際的職業教育理論體系,以及由此開展的職業教育實踐,開創了我國近現代職業教育的先河。
中華職業教育社以倡導、研究和推行職業教育,改革脫離生產勞動、脫離社會生活的傳統教育為職志,以“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為目的,追求“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理想,倡導“雙手萬能,手腦并用”、“敬業樂群”的教育理念,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近現代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
中華職業教育社立社之初創辦的《教育與職業》雜志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界迄今歷史最長、影響較大的期刊。1918年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相繼培養了華羅庚、徐伯昕、顧準、秦怡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成為當時國內外頗有影響的“最富有實驗性的學?!?。 1921年發起成立的全國職業學校聯合會(后改稱為全國職業教育討論會),提出了《職業教育設施綱領》,成為當時社會公認的實施職業教育的指導性大綱。1926年,中華職業教育社聯合中華教育改進社、中華教育平民促進會和東南大學,在江蘇徐公橋試辦農村改進試驗區等鄉村事業30多項,在促進農村發展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1927年起相繼在上海、南京等地成立職業指導所,面向社會免費開展職業指導服務,努力“使求人者得人,求事者得事”。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華職業教育社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和平民主運動,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正確主張,反對獨裁,堅持抗戰,抵制日貨,救濟難民,積極參加新政協,先后參與發起組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后改稱中國民主同盟)和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力量。
新中國成立后,中華職業教育社作為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職業教育團體,認真貫徹黨和國家關于發展文教事業的方針政策,創辦中華函授學校,滿足群眾業余學習的需求,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華職業教育社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著眼提高勞動者思想道德水平、科學文化素質和生產勞動技能,深入探索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倡導和推動教育改革,開展對外聯誼和交流活動,努力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為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特別是職業教育事業,為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繼續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在中華職業教育社90多年發展歷程中形成的愛國奉獻、服務民眾的傳統,雙手萬能、手腦并用的理念,敬業樂群、兼容并蓄的品格和與時俱進、爭創一流的作風,不僅折射出了我國職業教育的曲折發展進程,“也可以看出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道路”。
進入新世紀,中華職業教育社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局出發,運用長期從事職業教育所積累的豐富經驗,認真開展職業教育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加強辦學實踐,注重在民辦職業教育領域發揮作用,倡導并實施溫暖工程,廣泛聯系港澳臺和海外職業教育界人士,為推進我國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成為推進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以及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積極力量。
2004年,中華職業教育社獲準成為聯合國公共信息部聯系的非政府組織成員。2010年,又獲準成為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聯系的具有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成員,在國際舞臺上確定了自己應有的地位,成為維護世界和平、推進人類進步事業的積極力量。
2014年中華職業教育社召開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中華職業教育社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充分發揮“統戰性、教育性、民間性”優勢,繼承弘揚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著力提高建言獻策和理論研究水平,進一步加大溫暖工程實施力度,繼續加強與港澳臺及海外聯誼交流,全面加強自身建設,積極投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與力量。
截止到2014年12月,中華職業教育社在全國除港澳臺以外的31個省區市都已成立省級組織,現有省轄市(縣)、區、鄉級社236個,個人社員3.4萬余人、團體社員2700個。
中華職業教育社歷任理事長有黃炎培、胡厥文、孫起孟、成思危、張榕明?,F任理事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